首页

女王调重口

时间:2025-05-26 12:42:29 作者: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蓉开幕 浏览量:28943

 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 (记者 应妮)山间云雾缭绕,万亩普洱茶林层层叠叠。

  77岁的苏国文是云南省级非遗项目“普洱祭茶祖习俗”的传承人。2004年从澜沧县教育局退休后回到景迈山的芒景村,他一心投入到布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中。在他和村里人共同努力下,2006年,芒景村恢复了布朗族传统节日“山康茶祖节”“开门节”“关门节”……布朗族的“茶魂”理念,在逐步复苏。他还收集资料撰写了《布朗族简史》和《布朗族与茶》等著作并公开出版。

  接受记者采访时,苏国文始终认为,守住遗产一定要靠人,一是要办好民族教育,二是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,这也是他身体力行写书的原因。

2008年4月,普洱景迈山当地民众在采春茶。 陈强 摄

  在苏国文看来,“在发展中保护,在保护中发展”是景迈山古茶林的唯一选择。景迈山的茶叶品质,正源于茶树是在万亩丛林中生长,这个生态系统不容被破坏。这一观点他一直教给族人,尤其是教导青年人。

  随着景迈山申遗工作的推进,景迈茶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许多景迈山人因茶而富。1984年出生的傣族茶农仙贡现在已是远近知名的茶人,她不仅在2019年入围第十一届“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”,2021年还被全国妇联表彰为“全国巾帼建功标兵”。

  对于仙贡和许多景迈山居民来说,他们至今仍留有一份沉重的记忆。早些年从古树上辛苦采回来的茶叶,似乎并没有更多的经济价值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2010年仙贡组建了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,采取“品牌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让茶农们不仅可以通过合作社拿到分红,还可以就近在自家茶园务工。农户负责种植,保障茶叶品质,合作社负责收购、销售。这样就扩大了普洱茶品牌影响力,增加了收入。到2022年底,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27人增加到229人,茶园面积达9000余亩,茶叶年产量200余吨,辐射带动周边近500户农户增收。

  作为早期返乡创业成功的茶人,仙贡从祖辈那里传承下古树茶。如今她发现这些古茶树有了新的更大价值。历经二十年的茶事,只专注做茶的她,关注更多的是景迈山古茶林的保护和传承,她常常自问“茶改变了我们,我们能带给茶什么?”

  今年29岁的岩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,在北京求学4年后又待了2年,思乡心切的他得知景迈山申遗进入冲刺阶段后于2018年返乡,在翁基村开起了民宿、餐馆和咖啡厅,还尝试和团队拍视频宣介当地民族文化;刚在昆明读完大学的叶香回乡仅半年,作为景迈布朗公主茶厂负责人的小女儿,她打算今后通过互联网,例如直播或短视频来让更多人认识景迈山。

  在景迈山实地采访中,记者看到由申遗团队编写的《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宣传手册》的目录中有这么一栏——“作为景迈山的主人,我们应该怎么做”。总结下来即为“五要五不要”:要了解景迈山的突出价值,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古茶林,要熟悉古茶林保护的有关法规,要守护传统民居建筑、传统工艺、传统文化,要做景迈山的宣传员和讲解员;不要破坏或侵占古茶林,不要随意圈占宅基地,不要修建破坏传统风貌的现代建筑,不要修建大体量现代厂房、晒棚,不要过度商业化。

2019年1月的景迈山云海。 邵鸿雁 摄

  如今,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已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首席专家、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耀华坦言,文化景观离不开人的参与,茶山的主人是古村寨中的各族居民,一定要增加他们的参与意识,增进对景迈山价值的了解。“政府加强管理和引导,但保护工作最终要靠当地民众,他们是这片区域的主人。”

  “民众才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”,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,中国文物学会会长、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表达了这一观点。“保护和利用都不是最终目的,传承才是,而且必须是活态传承。要让文化遗产美起来、活起来,这不是政府和文物部门的专利,而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,每个人都有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、享用权。”

  一位暮年壮心不已的老人,一位致富不忘乡邻的巾帼,在他和她的身后,还有着岩砍、叶香这些返乡年轻人……一如这千年古茶林,景迈山的主人们,一代代,生生不息。(完)

【编辑:王祎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宪法之光|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习近平心系法治建设

传统产业因“新”而活,经济结构因“新”而进。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“牛鼻子”,以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赛道、增强发展新动能、塑造发展新优势,努力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,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。

一个月内,超20名“内鬼”被查!

二是健全技能培训机制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加强制度衔接。缓解新业态相关技能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,关键在于健全政府、企业、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、衔接匹配的新业态技能培训机制。以学历教育为基础、企业自主或市场化非学历培训为主要供给、政府补贴公益性培训为有益补充,建立技能学习的开放式平台和数据共享网络,帮助更多劳动者掌握和提升新业态发展所需技能。对于新业态领域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,重点是落实好以灵活形态就业的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医疗、养老等权益保障,补齐制度短板,通过明确“跨平台、多雇主”环境下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,及时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劳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范围,通过逐步放开灵活就业劳动者在就业地参保的各类限制,提高参保覆盖率。

“香港法律周2024”闭幕 近50个司法管辖区的代表参加

“雪山之王”珍贵影像 四川石渠首次拍到雪豹进食画面

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,为更好地建言,韦军已先后赶往广西防城港、崇左两地调研,与当地教育界、体育界人士沟通体教融合工作开展情况,“体育锻炼能够让青少年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。我看到了很多一线的情况,听到了很多务实的建议,这都是我撰写提案的宝贵素材。”结合调研情况,韦军开展了对青少年“身心共育”的研究,并准备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。

AI看脸、智慧食堂……智能生活惊喜值拉满了

(三)注重舆论引导。相关部门、地方要综合运用官方网站、微博微信、广播电视、新媒体短视频等渠道,开展活动全过程全覆盖宣传引导,加大新能源汽车科普宣传力度,加强活动前预热宣传,营造良好舆论环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